你会用什么词来介绍现在的年轻人?
“手机不离手”“网瘾青年”“丧文化”“躺平”......这些名词是打在这一代人(特别是95后)身上的标签,承载着许多的偏见。
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新鲜的概念来研究与上一代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相差甚远的这一代,试图定义、并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Z世代(Generation Z)便是这一代人的称号。
Z世代,是美国及欧洲的流行用语,指出生于1990s中后期-2010s初期的人(具体年份尚未有一个标准的划分),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统指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短讯、MP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一代人。
“Z世代”一词来自“X世代”(出生于1965-1980年)。库普兰1991年的小说《X世代:加速文化的故事》(Generation X:Tales for Accelerated Culture)使“ X”符号流行起来。“X”是数学里的未知变量,代表人们对那一代人未定义的期待。
X世代之后是Y世代(1981-1995),再之后就是Z世代。
与上一代不同,Z世代的年轻人不需要学习如何融入互联网生活,因为生来便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里。对于Z世代而言,使用网络像呼吸一样自然。
除此之外,Z世代还有什么特点呢?
社交型学习
简要概括Z世代的生活,那便是:通过直播、短视频购物,通过vlog分享生活,通过B站进行社交型学习。
在B站跟罗老师学刑法
央视网4月17日发布了一则关于B站的报道中,有一则数据十分令人瞩目:2018年有1827万人在B站学习,是当年高考人数的两倍。从时长上来说,累计起来长达146万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学习799小时。
小众文化的“破圈”生长
如何看待Z世代的成长?有人说“B站的成长轨迹,就代表了Z世代正在如何成长。”
2019年B站的跨年晚会直到今天还广受好评,相信看过晚会的朋友们都会发现它与其他卫视晚会不一样的地方:少见充斥着商业气息的被包装的明星,那只是一场Z世代年轻人所喜爱的小众文化的盛大集会。
海德薇变奏曲,权利与游戏,与二次元元素结合起来的交响乐x传统乐器,承载青春的五月天,虚拟偶像洛天依,说唱元素,国风,汉服,耽美......Z世代喜欢的小众文化,正在快速“破圈”。
个性化与“叛逆”生活
传统的就业和工作模式使Z世代感到“不快乐”,但在巨大的同辈竞争压力和“内卷”浪潮里,却又渺小而无可奈何,由此衍生出了“反内卷”和“躺平主义”的网络热词。
与此同时,OC&C关于Z世代的研究报告《无国界的一代》中显示了中国的Z世代青年更加关注家庭、人权和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的议题。
网上“种树”,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社会责任的是Z世代;将古典舞蹈节目“唐宫夜宴”送出圈的是Z世代;在“内卷”浪潮前无奈躺平的是Z世代;一遍又一遍看“觉醒年代”为先辈精神感动落泪的也是Z世代。
日本的“宽松世代”
在日本,“宽松世代”(ゆとり世代)的概念与Z世代类似。
日本将1987年之后出生的一代称为“宽松世代”。因其考试不发表排行榜成绩,奉行宽松的教育方法而得名。
与“Z世代”一样,每当人们提起“宽松世代”时,也总是给他们贴上偏见的标签。明治大学的斋藤孝教授就曾指出,宽松世代“私生活优先于工作”“自觉性差”“自尊心强”。
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
经历着“宽松教育”的这一代日本青年们,在长大后却不得不融入竞争残酷的社会,他们的行为方式不被上一代长辈和上司们理解,自己却也在苦苦挣扎。
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
但正如《宽松世代又如何》里的小学老师山路一丰所说的:
所以,请暂且不要给一代人打上
种种具有偏见的标签。
Z世代独立行走,追求真我,喜恶分明,精神随心却从不偏离正轨,打破常规,正在努力争取适合这一代生存的包容开放的新世界。
Z世代,通常指的是千禧一代(GenY)之后的青年群体,他们谙熟数字科技,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的影响极大。Z世代独立行走,追求真我,喜恶分明,精神随心却从不偏离正轨,打破常规,正......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