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的时候,大宋已经是岌岌可危,可是开封城内繁荣的商业贸易,让宋徽宗以及同朝上殿的大臣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危机正在一步步地紧逼大宋,画家张择端虽然有心提醒,却不敢直言不讳为宋徽宗指出来,只能把这些想说的话,画在画里,希望他能够看出来,解救摇摇欲坠的大宋。
张择端的生平
张择端是北宋末年人,字正道,东武人(今山东清城),他出生在一个儒生之家,长大后的梦想也是希望能够考取功名,中个进士啥的,怎么说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啊!但事与愿违,他通过多次考试都未能如愿,可是他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钻牛角尖,锲而不舍的考试,而是他决定弃文从画,你别说经过他的不断努力,成就还不小,他在风俗人物,桥梁,舟船上面尤其擅长。很多人都慕名来高价让他作画,这也是宋徽宗为何会找张择端来画开封城商业繁荣景象的原因。
《清明上河图》精彩部分
《清明上河图》全卷分为三段,而最为精彩的就是第二段。每一段的描画都是生动的,活灵活现,把当时开封城内繁荣的商业景象描绘得异常精彩。
首段描写的是开封城外乡野风光,但是正在此时,郊外的一匹野马不幸受惊而闯入城内闹市,一时间慌乱不已。
第二段描写的是虹桥为中心的商业繁荣景象。在这汴河两岸车水马龙的交通,热闹非凡的集市,形形色色人群,各种各样商品,把开封城内繁荣的商业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似乎如现实一般。
《清明上河图》为何在第二段如此精彩?
正是因为第二段是张择端借画作中的各种人物形态,情景事物提醒当时的宋徽宗在这繁华热闹的开封城内,暴露出的种种危机,才显得格外的精彩。
《清明上河图》中的种种危机。
即将平息的大船与虹桥相撞
纤夫们只知道使劲地拉纤,丝毫不管船上的桅杆已经快要撞到虹桥了。而这一场险情被桥上的行人发现,一个个都大惊失色地看向桥下的大船。而此时桥上的行人中,一个坐轿子的文官和一个骑马的武官还因为谁该给谁让路而争吵不休,丝毫没有注意到桥人们对于桥下危险的呼喊。而此时经过桥上行人的提醒,大船上的船工立即放下桅杆,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船夫拿起测量杆顶住虹桥,为危险又争取了一份时间,桅杆和虹桥算是完美的错开了。
张择端的愿望是好的,他希望宋徽宗能够看到这样的险情,提前做好一切准备,防范北边即将来犯之敌,为大宋的将来考虑。但是宋徽宗却为这精彩的描画赞叹不已,而丝毫没有理解这其中蕴含的其他含义。
诺大一个开封城竟然没有消防人员。
古代的城市大多是木质结构,因此来说,着火就成了最大的隐患。所以说在历代的都城里,都有消防人员,过去的消防人员都是站在高高的望火楼上面,如果有哪里失火,他们站在高处,会第一个发现,然后他们会敲锣打鼓的通知下面的人去救援,这样就能避免损失扩大化。
但是在张择端所描述的《清明上河图》中,高高的望火楼上面空无一人。就是在望火楼下面的两排兵营里也是空无一兵,而是都被改成了饭馆和酒肆,如此严重的疏漏,描画得如此明显,难道不是一种很明显的提示吗?
如此疏漏,在极易着火的木质结构建筑上,如果发生大的火灾,那将后果不堪设想。城内消防如此疏漏,张择端如此明显的提醒宋徽宗,只可惜我们这位皇帝,满心思都是文化艺术,丝毫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也可以说,百姓在他心中丝毫没有分量。
极度繁荣的开封城竟然不设守卫
从郊外进入开封城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仔细看,城墙两边确定没有守卫人员。堂堂京师城门就这样毫无防备,现在来到这里的还只是大宋城的百姓,但是如果哪天来的是敌军的铁骑,整个开封城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张择端如此清楚地描画,作为一位帝王,不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吗?但是我们这位皇帝眼里看到的只是开封城的繁华与喧嚣,对于城防丝毫不上心。在宋徽宗拿到这幅画的时候,对于自己治下的繁华景象骄傲不已,丝毫不理解张择端在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危机感,那么北宋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后记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都城繁荣景象的百科式画作,但同时他也是一幅展现社会危机的画作。画是好画,人也是好人,只可惜张择端的好意宋徽宗未能理解,白瞎了张择端的一片好心了。
张择端是宋朝时期的人,他不仅是当时北宋时期著名的绘画大师,也是我国绘画历史上的大师级人物。张择端,字正道,山东人氏。在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曾在翰林图画院供职,但是有关于他的身世介绍的史料少......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