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逆转(霸王项羽能否夺得天下建立统一王朝?)后人对鸿门宴的评价真的达到了两个极端:“过份高估了范增的同时又过份的低估了项羽”.
在我看来,至少项羽对鸿门宴的处理要比范增好得多。假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别说夺不夺得了天下了,恐怕他连西楚霸王都当不了。
大家都在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成功就是成功,失败就是失败。谁能以成败论英雄?
项羽虽然英姿飒爽,粉丝众多,但是当人们说起鸿门宴的时候,就连他的粉丝也可能在心里直呼:“活该,谁让你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跑了刘邦?上天给你一次机会你不抓住,怪谁?”有些人甚至会骂出一些没有志气、妇人之仁、可敬、活在痛苦中之类的话来。
对此,我有话说。
首先我必须声明,我不是项羽的粉丝。我不是真的喜欢项羽,但是我和主流媒体对鸿门宴的看法不一样。
事情经过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项羽带40万大军入关质问,在新丰鸿门与刘邦不足10万大军对峙。刘邦当时就被吓出一身冷汗。
“刘邦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天天找小娘们玩。现在入关了,财宝美人无数,可他不取财物,不玩美人。于是我找人给他相了相面,这个人可不简单啊,有帝王一之气,您应该赶紧给干掉。”对项羽范增说
就这样,项羽在鸿门设宴,请刘邦吃饭。刘邦虽然吓尿了,但还是出席了宴会…
酒席上,在项伯和项庄真人PK的半真半假中;在张亮和樊哙的一系列表演艺术之后,刘邦借口上厕所溜走了。
项羽对范增的暗示总是充耳不闻,最后还是放了刘。
项羽什么呢?
在这整件事情中,项羽并不是一个白痴。他不能理解范增的意思。
项羽通常不是一个优柔寡断,脾气暴躁,心软的人。相反,他傲慢而果断。那么项羽为什么在鸿门宴上犹豫不决呢?
原因只有一个。项羽放走刘邦,不是优柔寡断,也不是心软,而是他有自己的打算。
形势分析
此时的项羽自称是40万大军,而可这四十万人马中真个属于自己的只怕连四分之一都不到,的其他人则是各路军阀的盟友。在这一区,大多数都有楚怀王的名字。
“先入关为王”'s的承诺还在我们耳边。不是废话。大家都听到了。也许有书面证据。再说此时的天下很大,可真正落在项羽手里的能有几个郡?
他用奸诈的头衔杀了刘邦。难道他不怕盟军人心涣散?人心一散,项羽将面对的是什么呢?
前面他屠杀了几十万哥哥姐姐的孩子,仇深似海,后面则是一片混乱,所有人都想要全世界的盟军。
以他现在的实力,对付一两个没问题,但是怎么对付几十个?杀了刘邦会有好日子过吗?
反过来不杀刘邦呢?
论实力,刘邦是项羽的四分之一,论名气,论气势。此时的刘邦是什么?此时的刘邦配做项羽的敌人吗?
此外,当楚怀王还在项羽手里时,他让刘邦来鸿门赴宴,刘邦还不是老老实实的来了?就让刘邦去西蜀的不毛之地。刘邦不是乖乖去了吗?
可以说,项羽此时想杀刘邦轻而易举,无论是鸿门宴上,关中咸阳,还是蜀地。
说得好听点,刘邦此时的脑袋已经在项羽的刀边上了,项想杀就杀。只是用力的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杀刘邦对付自己呢?
?此时就连项伯都在帮刘邦脱险,其他人报着什么样的心态呢?不杀刘邦,刘邦还是在自己的手心里,不但可以收买盟军人心名正言顺地成为真正的霸主,还可以趁机巩固内部秩序,为自己打一片基业,更可以有时间和虞姬亲亲我我,何乐而不为?
没错,日后的刘邦是当了皇帝,是打败了他项羽,可这和鸿门宴时杀不杀刘邦关系不大。要知道鸿门宴时候韩信还在项羽帐下做一郎中呢。
总结
人人都没有开天眼,人人都没有上帝视角。
以成败论英雄可以,因为项羽的失败自有其失败的道理,他也称不得英雄。
太史公说项羽:“贪如狼,很(通狠)如羊”,以前一直不明白太史公说的这个“狠如羊”是什么意思,直到去年我买了一只羊打算烤着吃时才理解。
羊这畜生对自己太狠了,如果你拉着它不想走的时候他宁可自己摔死,他会跳的老高硬把自己脑袋往地上杵。
人人都说感动于霸王别姬的故事,可人们却不知道霸王别姬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那就是“霸王杀姬”
《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八“濠州钟离县”:“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
项羽这个人的失败,有着很多的因素,但是鸿门宴不是其主要的原因!
后人对鸿门宴这件事儿的评价是真正到了两个极端“过份高估了范增的同时又过份的低估了项羽”。在我看来,至少鸿门宴这件事上项羽的处理可比范增高明的多。假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别说夺不夺得了......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