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这个人的后代吗?(朱的招数有多花哨?)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21岁的朱迪离开应天府(今南京),来到自己的藩属国北平(今北京),10年后被封为燕王。
明朝的诸侯除了拥有一个诸侯国之外,只能掌握少量的禁卫(3000到15000人)。没有封地和臣民,他们就不能干涉地方事务。
但是,每个藩王每年可以得到十万石粮食(现在约59万斤;洪武初,太子年薪五万石,郡王年薪两千石(约11.8万斤)。
据后人统计,明朝有65个郡王,22个郡王,900多个郡王。103010记载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粮食总收入3278万9800石。光是给这些皇室成员提供食物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朱元璋对诸王分封,是为了维护朱氏皇朝,防止外官称霸。一旦朝廷出现危机,各地诸侯不仅要带领禁卫军参战,还要出动诸侯国的官兵。
在几个重要的边境地区,朱元璋都安排了几个儿子做太子:一个是晋王朱,诸侯国是太原,一个是王,诸侯国是北平。能指挥边防军,建城屯田。
燕王来到北平,接了他的第四个孩子和第二个儿子:朱。
朱,生于1980年,有两个姐姐:永安公主朱(生于1377年)和永平公主朱(生于1379年),还有一个哥哥,明朝第四任皇帝(生于1378年)。
在朱出生后,燕王先后有了第五个和第六个孩子:赵王(生于1383年)和出生几个月后死去的弟弟朱高先(生于1392年)。
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关于朱介绍10到1010的文献和民间故事很多,比如《太祖实录》中的《明史》,电视剧中的《朱高煦传》,甚至的武侠小说《大明风华》中也提到了朱。没有更多的细节。
据报道,朱从小就是一个勇猛的人。明太祖朱元璋在顺天府与秦王、王进、王艳、纣王四位皇子一起读书时,拒书厌学,言行轻浮。
然而,最终,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被立为莱文王。
103010记载:随着太祖的垮台,成祖派仁宗和高煦去临京师。我的叔叔,徐辉祖,告诉他是一个无赖。不,偷回祖山马,渡河还乡。途中杀了民官,到了涿州,又杀了翼城,于是朝臣都怪罪燕。
它的意思是:1395年,明朝伟大的皇帝朱元璋死了,文健继位。朱和他的哥哥去了南京。叔父(明朝开国将军徐达的长子)见朱游手好闲,行为不端,便暗中警告他。
朱不听,偷了心爱的宝马车,过河回北平。在回北平的路上,朱无辜地杀了许多官员和百姓,还在涿州杀了翼城,于是朝臣们纷纷指责燕王。
但没等朝廷问责,明朝就发生了内乱。
10-1010元年(1399),燕王起兵攻坚,命留在北平,次子朱随军出征,为前锋。
明文健二年(1400年),明太祖文健派大将李景隆从山东德州起兵六十万进攻北平,太子朱迪领兵十万迎敌。两军在白沟河(今雄安新区地区)激战数日。
在这次战斗中,朱迪差点被李景隆俘虏。幸亏大风把李景隆的将军旗吹掉了,导致他的军队骚动起来。乘势派朱精骑攻阵,在李景隆杀了几个部将,才把他的军队打散。经过这次战斗,燕王朱迪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白沟河再次成为焦点。在上一篇文章中,特别提到这个地区曾经是宋辽的国界,杨六郎曾经守卫过。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几个月后,在东昌之战中,燕王张羽战死,朱率军去救。两年后,四年(1402年),在堡子口又败,朱率军到达。
总之,朱是个行家里手,屡立战功,但他骄横跋扈,明目张胆地干了许多违法坏事。
从00年到1010年,朱经常把自己与唐太宗相提并论,以表达自己掌权的骄傲。永乐二年,被立为皇太子,朱被封为汉王,滇为诸侯国,朱拒绝成为诸侯国。
永乐十三年,朱改为青州,但仍不肯去。他还私下招募了3000名士兵,还公开杀害了朝鲜军队指挥官徐野驴。
朱认为他应该被立为太子。多次兴风作浪,诬陷太子朱高炽,致使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冤死,明五代重臣黄淮锒铛入狱。
明太祖得知朱的一系列违法事情后非常生气,将他囚禁在西华门,准备作为被废。朱高炽王子尽力调解他心中的兄弟情谊。
心软,却杀了朱的几个亲信。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太祖朱迪将朱迁至乐安郡(今乐山)
东惠民)。
宋元以及明初期,惠民还叫“棣州”,永乐元年为了避开明成祖朱棣的名讳,改棣州为乐安州,辖阳信县、海丰县、乐陵县、商河县等四县,归济南府管辖。
朱高煦到达乐安州后,心怀怨念,更加着急地策划谋反。虽然,皇太子朱高炽虽多次致书劝诫,朱高煦仍不肯悔改。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为明仁宗。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又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京城奔丧。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设伏,截杀朱瞻基,但由于行动仓猝,没有成功。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起兵造反,惹来皇帝御驾亲征
朱高煦认为宣宗软弱无能,是起兵的好时机。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起兵造反。
明宣宗开始不忍用兵,还赐书信给朱高煦。不过,朱高煦将送信的人斥责一顿,还写了一封痛斥皇帝的信。明宣宗才叹道:“汉王果然谋反了”,于是决定御驾亲征平叛。
御驾亲征前,朱瞻基曾询问是身边大臣,朱高煦下一步会怎么应对?有人说朱高煦在南京多年,起事后必将直奔南京,然后利用长江天险对抗,朝廷应该尽快发兵控制南京;
也有人说,朱高煦会利用山东和朝廷打持久战,控制济南城就显得尤其重要。
明宣宗朱瞻基则认为,朱高煦身边的亲信都是乐安州人,这些人“生于斯长于斯”(跟现在的惠民人一样,大多数人恋家,不肯离开),不会跟随朱高煦去南京;
其次,朱高煦参加过靖难之役,对济南城的坚固程度很清楚;因此朱高煦会死守乐安。
发现明朝皇帝挺喜欢御驾亲征的,就跟清朝皇帝喜欢下江南一样。这应该是朱棣留给后人的印象,建文帝当初就是没亲征,派李景隆统筹大军,结果被朱棣打败了。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一仗未打就开城投降 ,一场虎头蛇尾的造反
朱瞻基果然没猜错,朱高煦依旧在原地驻守。
宣德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明宣宗讨逆大军的先锋队(两万人)首先抵达乐安州。在遵照明宣宗朱瞻基旨意,对朱高煦投降未成;而朱高煦则下战书,约定明晨开战。
宣宗得报后命大军疾行,翌日抵达,将乐安洲团团包围。为了震慑叛军,宣宗命神机营发射铳箭。
神机营是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另外两个是五军营、三千营)之一,创建于永乐八年(1410年),是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队。
神机营官兵5000人,装备有火枪、火铳等,后期又添置火绳枪,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
不过那时候的火铳没啥射击精度,射程最多五十步内,对于不披甲的目标杀伤力不比弩箭强,更多是心理震慑作用。
总之,火枪火铳声大作,声震四野。宣宗再次把劝降书信射入城内,朱高煦仍不理会。不过,城内叛军见到这样的声势可是真怕了,几个部将合谋想抓住朱高煦献给宣宗。
朱高煦得悉后大惊,急忙派人到行营面见宣宗,表示明日就出城投降。宣宗允诺。
当夜,朱高煦取出积累的兵器与凡谋议交通文书,全部毁掉,史书记载“城中通夕火光照明”。听说朱高煦要出城投降,王斌等手下大臣一再阻止,说宁可一战而死,束手就擒是耻辱。
朱高煦则称:“乐安是弹丸之地,无险可据”。当看到旗下群臣力阻,朱高煦假意回到汉王府,暗中从小路出城投降。
被囚禁后用腿绊皇帝,被活活烤死在大缸里
朱高煦出城后,明朝大臣纷纷上疏请求用重典。宣宗却阻止,将群臣弹劾奏摺展示给朱高煦。朱高煦顿首言:“臣罪万死万死,生杀惟陛下命。”
明宣宗命朱高煦写书,召诸子同归京师。同时,改乐安州为武定州。
随后,朱高煦和他的随从一起被解回京师,并将其软禁于皇城内。
宣德四年四月的一天,明宣德朱瞻基带着一众侍卫来看被软禁三年之久的朱高煦是否有所悔过。
朱高煦看到皇帝来探望自己,却感觉受到屈辱,满怀恨意的他突然一脚勾倒了朱瞻基。明宣宗大怒,命人用300斤重的铜缸盖住朱高煦。
毕竟是武将出身,46岁的朱高煦居然硬着脖子将铜缸顶起。明宣宗命人取来木炭,堆积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内。
随后,宣宗下旨处死朱高煦的妻子汉王妃韦氏和11个儿子,以及追随叛王的600多名文武官员被处死。朱高煦之弟赵王朱高燧和另一个王也与这一阴谋有牵连而受到处罚。
乐安州的城墙没有那么固若金汤
后人这样评价朱高煦,“朱高煦不过是一个在政治上怀有野心,居功自傲,蓄意制造叛乱,违逆军心民意的野心家。在军事上,朱高煦是无谋无断、无深图远算之人。
他在违逆形势的情况下发动叛乱,既在政治上负叛乱之名,又在军事上仓促盲动,困守乐安,自取灭亡”。
不过,朱高煦出城投降前称:“乐安是弹丸之地,无险可据”,说的很对。
棣州城自宋朝建设完成后,曾先后获得13次加固维修。
明《武备志》“大凡城高,除垛身必四丈,或三丈五尺,至下亦三丈,面阔必二丈五尺,底阔六丈,次城,除垛城身高二丈五尺,底阔五丈。小城,除垛城身高二丈,面阔一丈五尺,底阔四丈”。
乐安州属于次城。城墙大约高为8米半,底宽为16米半,周长12里。护城河全长17里,绕城一周。城墙上有吊桥、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军事设施。
备有刀、矛、弓弩、滚石等冷兵器,甚至还有火炮。可以说有一定的军事屏障。
明代城墙厚度较唐宋的城墙高且厚,利用夯土城墙加包砖的结构,即所谓“或增修其未备,或缮治其将颓”。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即明代进入了火器时代,将墙厚度增大,再利用夯土城墙加包砖的结构足以抵御火炮的威力。
宋朝建设棣州城时,据说城墙是用三合土夯筑而成。所谓三合土就是除石灰和土之外,有些还掺有糯米、蛋清、红糖、动物血、桐油、植物汁液、白矾等“添加剂”。
明朝《天工开物》中记载:“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
不过单个的城防防御有限,所以,明宣宗的军队能够轻松的将乐安洲围住。一旦围困,就是一座孤城。如果有成片的城堡,利用地势,构建成一整套防御体系,那么防御力量就惊人了。
例如,南宋时四川构筑庞大的防御系统,就十分完备周密,蒙古大军久攻不下,吃尽了苦头。大半的四川山城在坚守到了宋亡之后,才不得不开城投降。
朱高煦这一支没有后人。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最后因谋反而死,宣宗下旨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