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百家争鸣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思想流传至今,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今天介绍的这些人物都是法家的代表。
法家,顾名思义,其基本思想是依法治国,与儒家的德治正好相反。
道为政,民免刑,不要脸;美德,礼貌,羞耻和尊严。3354孔子《论语》
孔子认为只有以德治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法家认为人生来就是为了谋利,试图以德感化人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相信,在奖励之下必定有勇敢的人,在压力之下必定有善良的人。以下三个人物都是法家的代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发现只有秦国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但奇怪的是,他们都死在了秦国,而且都没有好下场。
李四
李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下面这句。
泰山不让土,故能成大;河水不择细流,故能深。3354 Lisi 《谏逐客书》
当时秦王嬴政脑子一热,以为“非吾族,心必异。”他想驱逐所有非秦本土的客人。李斯出生在楚国,所以也被驱逐。但在《谏逐客书》年,他以过人的辩才使嬴政回心转意,使自己得到重用,逐渐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李斯作为秦国的宰相,是秦国灭六国的总策划。他精心策划了吞并六国的顺序,在秦灭六国后,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同书同文,同列同列,统一度量衡,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
这样的人物值得大加赞扬,但他的命运却极其悲惨。秦始皇死后,陈广起义,李斯长子李佑镇守三川郡,赵高诬陷李佑勾结叛军,将李斯及其幼子斩首于市。真相是,李友在与刘邦作战时英勇牺牲。
杨二
商鞅对秦国的崛起功不可没。可以说,如果没有商鞅,秦国哪里会张牙舞爪?秦孝公登基之初,秦国一穷二白,是战国七雄中最不专业的角色。连秦孝公自己都说“诸侯不如秦,其貌不扬”,正是商鞅改变了秦国野蛮落后的局面。
商鞅时期,法家分为势、术、法三派,商鞅属于法家学派。法家三家中,商鞅最注重法律的权威。他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执行法律。他曾经一天之内在渭河岸边杀了700多人,渭河完全红了。即使是当时犯法的王子也难逃被制裁的命运。
在法家的另外两个学派中,或多或少都有被别人治理的后门。比如申不害作为武学派的代表,在韩国也建立了一套法律,实行政治改革。但他的一套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在君主,商鞅的法律甚至可以得到君主的制裁。
法治学派是法家最注重法治的学派。他们建立的法律严格终结了人治,不依靠任何人。所以一个国家只要接受了他的治国理念,这套理念就有生命力,不依赖任何人。即使君主没有办法,也有法律约束,才不会很快灭亡。执政派还是执政派做不到。他们依赖上级执行者。君主英明,法律才能执行,国家才能强大。君主不智,法律就成了摆设。
商鞅建立的法律使秦国迅速强大,但商鞅的命运却极其悲惨。他建立的法律脱离了人治和人的情感。在d之后
mg src="https://www.puzdy.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1540749399963a8a12d8472.png?from=pc" alt="法家三大代表人物,最厉害的死得最冤">韩非的老师是荀子,荀子是儒家的一代宗师,儒家的宗师竟教出法家的集大成者,这岂不怪异?更怪异的是还有俩,一是韩非,二是前面说过的李斯。
荀子也是够悲催的,正因为这俩“逆徒”,荀子不被视为儒家正宗,不被请入孔庙享受祭祀。这里先不谈荀子,就说韩非,他虽然师从儒家,但却对儒家思想深恶痛绝,他认为儒家思想虚伪至极,在《五蠹》里,韩非列举了社会上五种蛀虫一样的人,其中就包括儒家。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五蠹》
韩非子认为儒家的思想很诡异,比如父亲有错,做儿子的去举报,儒家认为应该处罚儿子:竟然举报你老爹,你不孝啊!鲁国有人去打仗,总是逃跑,问他何故,说是家有老父,怕死了没人照顾,儒家认为应值得奖励:孝顺的人应当做官才对啊!
韩非认为这都是些狗屁逻辑,那些当兵的,谁家里没有妻儿老小需要照顾,都逃跑的话还打什么仗呢?这样的国家漫说有一个黄帝,就是有十个黄帝也治理不了(黄帝,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
韩非的法家思想利于国家的统治,秦始皇读了他的著作非常欢喜,邀他出使秦国,结果竟被李斯陷害,一身抱负未得施展就不明不白地客死他乡,岂不是死得最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