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MacBook pro怎么样(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关于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了,避免参数党,自己在四年内用过四款不同的 MacBook 系列,从 intel 到 M1 到 M1 Pro,每一代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深度体验会给大家带来更真实的反馈,为何最后会换到 14 寸的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2018 MacBook Pro 13.3寸 (i5 8G 256G)12358 元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其实我四年前一直用Windows,从来没用过MacOS。2018年花1W2买了一台13.3寸MacBook Pro深空灰(四核,八代i5 8G 256G固态)。因为是第一次接触Mac,所以觉得还是从乞丐版开始试试。刚开始对MacOS不太适应,几天就熟悉了,马上上手。而且屏幕质量真的好很多。不过一开始我觉得FCPX从零开始剪辑真的比PR好用很多,也坚定了我继续用Mac系列的心态。但是8G的内存真的很捉襟见肘,AE打开的一些效果和PR的死机一样多,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把下一个MacBook Pro换成更好的。

2019 MacBook Pro 16 寸(i9 64G 2T)31822 元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2019年我其实就猜到新款MacBook Pro肯定会来,也是苹果第一款16寸笔记本。屏占比更高,音量变化不大,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上顶。只能外接硬盘,2T就够了,因为学历的原因便宜了3000多块。对了,我买了Pro App的教育套装,FCPX也订购了。我以为我去年花了1W2买了13.3寸的MacBook Pro。49年真的加入国军,却不知道这一次是真正的49年进入国军。以后再说吧。

16寸MacBook Pro功能强大,几乎所有的视频项目都是几秒钟渲染完成的。无论开多少FPCX,LR,PS,AE,内存都是永远不会满的,从来只用到30%的性能。这有点浪费时间。我觉得五年后不会遇到性能瓶颈。唯一吐槽的就是风扇真的很吵,哪怕只是聊天刷个网页也能脱。i9憋不住了。

2020 MacBook Air 13.3 寸(M1 8G 256G)6879 元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2020年M1芯片发布后,整个行业都在震动。我还没有感到太兴奋。我想,在我16英寸的电脑上安装i9,我还能要求什么呢?直到有一次我的小朋友试用了乞丐版的M1芯片MacBook Pro,才说简直太强了。因为我的小伙伴被我怂恿,用3W买了顶配的i9,直到对比了他的体验,我才相信。我再次去搜索M1相关评测,发现我几乎可以完成和i9一样的项目,甚至有些还更快。一件三万,一件六千。虽然心里有点不平衡,但马上意识到必须卖掉16寸的上衣才能止血。苹果在芯片上已经摆脱了英特尔的束缚,后期肯定会腾飞。它晚了一个月亏了1000多,还好2W6出了招。这是最正确的决定。

这也是教育折扣6879,它始于M1芯片的MacBook Air的乞丐版。这空气不是以前的了。作为生产力工具,以前的MacBook Air都是玩具,从来不看。这一次,苹果特别良心。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几乎可以说是配置相同。尽管这是7核的M1芯片,但它仍然是史上最强的MacBook Air。16寸太重了。这一次,应该是轻的。如果说之前的16寸顶配只发挥了30%的性能,那么这次的MacBook Air一直是100%的性能利用率。毕竟ARM架构中没有适配的软件太多了,一个翻译下来性能就没了。好在FCPX是自己的产品,这简直让M1觉得清澈流畅。不过PR,LR,PS,说实话还是苦于在8G内存运行,属于可用状态,达芬奇剪辑也不是很流畅。这次我想通了,M1版是过渡用的,二代到了就换了,买最低配的也亏不了多少。如果我真的想成为一个生产力工具,我最好买一个16G的MacBook Pro。

2021 MacBook Pro 14 寸(M1 Pro 8 核,32G,1T)17949 元

gfanhao.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01d65d96793d436abe6886948708da1f.jpg" alt="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2021 年几乎没买什么大件数码产品,连 iPhone 13 都没有兴趣,在心愿单里一直放着两个东西,一个是 A7M4,一个就是新一代的 MacBook Pro,这两者如我所料都在第四季度发布了,不过 A7M4 原价都抢不到,只能先完成一个心愿,入手了 M1 芯片的 14 寸 MacBook Pro,同样是教育资格购买 17949 元,便宜了 1500 多。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不得不说苹果真的是刀法精准,这一次购买 MacBook Pro 真的在选配上考虑了很久,五档 CPU 和显卡选择是第一次看到,如果看到上面我选择的是 32GB 内存,肯定会有人问为何还选个丐版 CPU,加 1350 变成满血 CPU 还送个快充头不好吗?

我一开始也这么思考过,经历了 3 代 MacBook 系列的使用,从上一代购买我就不再迷茫,知道自己的需求,这一次也是一样。应该是我不需要浪费 1350 元去升级 CPU,上一代 6879 元购买的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其实是被我强行变成生产力,一年来也完成了许多项目,我对它能干什么心里太清楚了,整个使用过程中 8G 的内存总是浮动在 90%的,由于苹果的内存机制非常强大,会灵活释放感受不到卡顿,只要当 ADOBE 全家桶出现的时候,内存瓶颈就出现了,会明显感受到卡。而整个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剪辑视频还是处理照片甚至是网页多开,CPU 长期不超过 50%。只有两种情况 CPU 会达到 100%,一个是在 LR 批量导出照片时,另一个就是油管播放 8K 视频时。

M1 芯片都这么强了,M1 Pro 的 8 核丐版更是不在话下,仔细看第二档加 1350 元显卡部分是一样的 14 核心,在我看来显卡性能更加重要,所以我又会看第三档继续往上,这就是苹果的阴谋。所以第一档是最佳性价比选择。

而且我的显示器是 USB-C 一线通 65W 输出,换了第二档送 96W 快充电源我也用不上,尽管磁吸电源很方便,既然我都用显示器供电了,桌面少根线很重要,那么大的充电头出差也不会携带,多口 GaN充电头更方便。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内存方面加一档就要 2700 元,相比 CPU 是提升两档左右的价格,在我看来也是内存更加重要,之前 8G 被 ADOBE 欺负的厉害,按道理 16G 内存这次也够用,不过既然我内存遇到瓶颈了,这次就毫不犹豫上 32G。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至于固态硬盘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对性能毫不影响,所以512GB 对我来说都是够用的,8T 可以达到 7.4GB/s 的极限读写很变态,不过 512GB 和 1T 都能都 5.5GB/s 左右。选 1T 的原因是因为这次增加了 SD 卡槽了,我不用每次都带 PSSD 硬盘和读卡器,节省了一个雷雳 3 接口,所以我可以直接把素材拷进 MacBook Pro,回去再中转到硬盘里,因此就选 1T 稍微大一点就行。

16 寸对我来说太大了,背负的重量也太重,如果都买 16 寸我肯定配置会选 M1 Max 顶配,又会中了苹果的阴谋,用过了 3 代我觉得 14 寸对我来说刚好,定制版预定了半个多月才到手,又使用了接近半个月,接下来就说说真实使用体验。

开箱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注意苹果官网为了不让期待落空,总是会把送达日期往最长了考虑,实际我这台在 11 月 18 日就送到了。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苹果的外包装壳设计总是很有意思,这次又和以前不一样,像贝壳打开式,一般连原包装外这种包装壳我也都会留下,二手出手时更方便,保护性也更放心。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外包装没有多余的文字,基本就展示全了这次 MacBook Pro 14 寸的特色,超窄的边框设计,机身前端更厚了,就连刘海也不经意的藏在深色背景中,但是仔细看还是能看到刘海,苹果还算实诚。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取下 MacBook Pro 可以看到底部的说明书和 Type-C 快充磁吸头,这次磁吸充电头是一次复古回归,好处是支持更快充电和一拔即掉的设计,不过我甚至都没拿出包装箱,直接留着二手出掉的时候还会增加溢价。67W 确实是用不到,我认为只有 140W 的充电头才有使用的必要,家里有很多体积更小的 65W、100W 氮化镓充电头,而且我是连接副屏显示器使用,USB-C 一线通更方便,一拔即掉的设计对我来说也意义不大,拿走笔记本本身要拔掉显示器传输线,何必再多拔一个磁吸充电头。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尽管依旧是环保铝制机身,和上一代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摸起来还是不一样的感觉,正面经典镜面 Logo 标志,依旧是不再发光。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如果说屏幕正面的苹果发光能给别人看的话,这个底部镌刻的 MacBook Pro 字样不知道是给谁看的,四角有很大的圆形脚垫。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左右两侧了,左侧除了有 2 个雷雳 4 接口外,还多了 MagSafe 3磁吸接口部分,音量键接到了左侧。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右侧的变化是最欣喜的,原来M1 的 Airhe Pro 右侧都没有雷雳接口,2 个接口真的太少了,我一直期待新款 Pro 是 3-4 个,因为之前 16 寸是 4 个,现在 3 个是刚刚好,因为多了 HDMI 和 SD 卡槽,相当于是把一个扩展坞给省了,HDMI 是 2.0 的有点可惜,不过我觉得是临时出去方便接外界的各种 HDMI 设备进行展示,而 SD 卡槽的接入简直是史诗级的回归,不用随身带读卡器真好。

目前 3 个雷雳 4 接口我的使用方法是,一个接 4K HDR 显示器的 USB-C 一线通,包含供电,一个接 2TB 的 PSSD 硬盘,一个接万兆网络转换器可以局域网访问万兆 NAS,可以说全部用满。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底部两侧都加了散热孔。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背面也是很长的一条散热孔。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正面来看的话,整个面板是变厚了,拿起来的手感都不一样,不过这次开盖的手感比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好了很多,无比顺滑,开合也轻松了很多。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在出掉 MacBook Air 之前拿来和 14 寸的 MacBook Pro 对比一下,可以看到 14 寸的整个外观还是略大了一点点,不过屏占比会更高,原来能放下 13.3 寸的背包,14 寸一般也没问题。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在尾端由于 MacBook Air 没有风扇是被动散热,所以只有很窄的一个缝,14 寸 MacBook Pro 的出风口要大很多,但是按背后的整体厚度来看,两者其实是一样厚的。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右侧接口吊打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而且 Air 由于设计感会一直往前端变薄,从这里也看的出来。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前端的差距最大,Air 几乎是一个尖嘴了,不过整个背面其实是一个弧度设计,其实物理厚度比视觉厚度要大,Pro 就是看到多厚就多厚了,颜值来说 Air 略高,Pro 这种设计看久了倒也耐看,内部空间利用率倒是最大化了。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正面开合处对比,Pro 的开合手感要好很多。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打开屏幕可以看到键盘的底板颜色不一样了,感觉 MacBook Pro 的区块整体性更好,屏幕下方的 MacBook Pro 字样也没了,应该是挪到底部镌刻那了。取消了 TouchBar 总的来说感觉好处更大,其实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空格预览视频后,在 TouchBar 上快速滑动可以最快效率的预览视频的每个位置,比鼠标点要快的多,不过我也就认为这一个优点了,平时还发热,按 F1 等功能键没手感,这次取消后功能区使用率更高了。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侧面的扬声器部分不仅是大小上的区别,内部也是完全升级,之前从顶配 16 寸换到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音质真的是大降级,几乎不用 MacBook Air 的外放,这次又升级回去了,高保真六扬声器系统,采用振动抵消低音单元,实现宽广的立体声音效。14 寸和 16 寸虽说配置可以一模一样,不过扬声器的单元大小摆在那,所以 16 寸的隐形升级还有扬声器、散热和电池续航。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对比边框是 14 寸的更窄,而且 14 寸和 16 寸的屏幕素质一样毫不缩水,用上了顶级的Liquid 视网膜 XDR 显示屏,实际是 14.2 寸 mini-LED背光显示屏,分辨率 3024*1964,最高亮度 1000 尼特,峰值 1600 尼特,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最高可达 120Hz。而 13 寸 MacBook Air 是 LED 背光显示屏,分辨率 2560*1600,500 尼特亮度,这个对比差距真的是太大了,如果是在黑暗环境中同样看黑背景,MacBook Air 还能看到一点屏幕光,MacBook Pro 是真的一片黑。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至于这个刘海,说吐槽也该吐槽,如果是加入了 FACE ID 模块我能理解,只是给摄像头和光线传感器画这么一大块真的是太奢侈了,明年升级又可以吹一波了。但是顶部这个 Bar 的区域也确实算额外赠送的了,以前的 13 寸没有这上面这么大的区域,总体来说显示区域是更大了,不过 Bar 的展示空间被压缩了,比如 istat 这种状态插件估计都显示不了了,好在我是外接显示器的,大屏幕不受影响,也建议多接副屏使用。

使用体验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买了新设备总是习惯先跑分测试,因为是 1T 的硬盘,并且已经经过时间机器同步之前 MacBook Air 的数据了,无损迁移过来测试硬盘读写,已经是夸张的 5000MB/s 以上了,许多软件都是秒开,如果是 512GB 应该也差不多,容量越大,速度会越快,8T 硬盘可以达到 7.4G/s。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插入闪迪 U3 的 64G 内存卡,出现的标识都和以前扩展坞的不一样了,据资深果粉说,以前有 SD 卡槽的 MacBook 就是这种图标。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U3 V60 的闪迪 64GB 内存卡也顺便测试了下跑分,写着读有 170MB/s,结果读写是 73MB/s,读是 90MB/s,估计是我用了几年太久了,影视飓风测试这个 SD 卡槽最高读写可以到 300MB/s,拷贝数据非常快。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刚才说过以前 M1 芯片的 CPU 很强力,唯一跑到 100%的时候是 8K 视频播放和 LR 批量导出照片的时候。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而 8 核心 CPU 的 M1 Pro MacBook Pro 在播放 8K 视频时,CPU 才 50% 左右,和我想的一样绰绰有余,不过在 LR 导出的时候依然也会到 100%,所以等小伙伴顶配 M1 Max 的MacBook Pro 到了后我会再去对比一下看看有没有区别。不过导出时 100%只是一小会,因为导出速度也快了,真正的区别是在 LR 批量修图的过程中,8G 内存的 M1 芯片真的是修到后来就成幻灯片了,哪怕从 RAW 换到 JPG 修多了也一样,现在修图的过程中无比顺滑,几百张 RAW 照片也不在话下,只要能保证使用期间不卡就是最好的提升。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32GB 的内存真的是选对了,开了 FCPX 又开了 PS 和 LR,还有许多网页和别的软件,内存基本占用在 50%,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开一个软件首先关掉其他几个。注意看 LR 批量导出时 CPU 满载,温度上升但是风扇都还没转,不知道怎样的压力才会启动风扇,这样肯定是更好的。相比之前 i9 的 16 寸 MacBook Pro,开几个浏览器动不动就转风扇真的是太吵了。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而关于充电器部分,我拿了一个老版的 87W Mac充电头,测试最高充电功率能到 70W 左右,看来 67W 的输入功率也标的没差,正好是我需要的功率,65W 的氮化镓充电器也够用了。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而且苹果的 MacBook Pro 有一点真的不错,比如我拿绿联的 PD 20W 充电头,都是可以实现充电的,只是会变慢一点,同样的充电头,我换一些 Windows 的笔记本或者平板,压根就不充电,必须达到充电功率。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顺便反馈一个 BUG,我用的显示器是 AOC 的卢瓦尔系列 LV273HUPR ,4K HDR 支持 65W USB-C 一线通,这也是我一开始想好了刚好 67W 的第一档 CPU 适配的原因,但是接上显示器却无法充电。经过我多次测试,必须连着显示器,MacBook Pro 重启才会启动充电,视频输出是无影响的,只是这个充电功率最高才 8W,神奇的是我一直高强度剪辑也能充进电,我看电池输出也有个 15 W,输入却只有 8W,不知道是不是 istat 的显示 BUG 还是 M1 Pro 的兼容问题,但是充电时间确实也巨长。我在网上已经看到同款显示器换了同款 14 寸 MacBook Pro 后也充不进电的情况。所以我也不敢贸然换别的显示器,万一换了还是一样 8W 就亏了,等我好友的顶配 M1 Max 到了后,接他的 90W 一线通显示器试试看再说。反正目前 8W 充电也一样正常使用,也没有太多不便的地方。

总结

四年换了四台,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四年的四款 MacBook Pro 更新就像是踩坑摸索之旅,第一次产生购买欲望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困难症,但是随着深入体验,的确是越来越明确自己的需求。

M1 Pro 是真的强,单说剪辑软件总结就是更快了,渲染更快,导出更快,支持 ProRes RAW,8K 视频也不在话下,虽然我目前最高剪辑的只有 4K 的素材。3 个雷雳接口比 2 个是质的改变,如果将来局域网能达到 40G 的传输带宽,雷雳接口也不会是瓶颈。磁吸充电头、HDMI、SD 卡槽其实以前就出现过,现在更完善了,其中 SD 卡槽给工作流带来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节省了好多步骤,时间就是金钱。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最高可达 120Hz的Liquid 视网膜 XDR 显示屏,也是目前笔记本中最强的显示屏了,所以副屏显示器哪怕校色不那么准,我也可以用 MacBook Pro 的屏幕当基准,大屏只罗列素材时间线。

新款的 M1 Pro 和 M1 Max 都很强,基本是在巩固苹果的芯片王朝,但是价格确实也很贵,不要冲动购买,在我看来,M1 Pro 最丐版的 16+512G 的 14寸 MacBook Pro 是非常值得购买的生产力,优惠力度也最大,因为不需要定制,如果是真的靠这个吃饭的重度使用者,不用我说也会花几万买顶配,因为项目回本也会很快,我的小伙伴这次就没有随我,直接 3W 多买了 2T 硬盘的 14 寸顶配。而如果只是还在学习阶段,或者是个人拍视频爱好者,我更推荐去年的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6000 元左右的内几乎找不到对手。顺便一提,苹果的设备二手保值率是最高的,前三台基本是没几天沟通就全部出掉了,所以如果真的想买了,也不用太纠结了,将设备使用起来,自我学习并提高,最终能产出就是最大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7-10 00:57
下一篇 2022-07-10 00: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