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为什么尽量不要做(听说做肠镜很痛苦)

6年做了三次肠镜,还是得了肠癌? 据《福建卫生报》报道,60岁的张大叔本身就有肠癌家族史,父母都曾经查出过肠癌,姐妹也有肠息肉,所以他格外重视肠癌的筛查,坚持定期做肠镜检查,6年来…

6年做了3次肠镜,还是得了肠癌?

据《福建卫生报》报道,60岁的张大叔有肠癌家族史。父母都被查出肠癌,妹妹也有肠息肉。所以他特别重视肠癌的筛查,坚持定期结肠镜检查。他在六年里做了三次,每隔一年做一次。每次都是通过肠镜切除一些息肉。

为什么多数人不愿做肠镜?院士:做一次肠镜,或能保你5年没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在最近的一次肠镜检查中,张大叔查出了升结肠癌,所幸只是早期,可以通过手术治愈。

张大叔的情况其实是幸运的。在中国,很多大肠癌患者在发病前都没有做过肠镜检查。结果,诊断处于晚期,预后相当差。

一、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做肠镜?

很多人一听到“肠镜”就害怕。肠镜到底是怎么做的?

肠镜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根细长柔韧的橡胶软管,头端有灯、摄像头、活检管、冲洗和充气装置。通过摄像头,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从肛门沿着肠腔和大肠,一直到盲肠和小肠末端的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遇到异物,头端冲洗工具可以帮助冲洗肠道,或者充气,使狭窄的肠道打开,减少视线盲区。如果肠道里长了什么异常的东西,或者肠道本身有异常,可以立即通过活检管夹住异常组织,送去做病理检查。

为什么多数人不愿做肠镜?院士:做一次肠镜,或能保你5年没问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工程院李兆申院士认为,以中国14亿人口的每年约有10%的百姓是需要做肠镜检查的.然而事实上,在中国确诊为大肠癌晚期的患者中,约有97%在确诊前没有做过肠镜检查。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做肠镜?

1、忽视癌症早筛

人们普遍缺乏癌症早期筛查的意识,不知道早期消化道肿瘤往往没有典型症状。他们都在想,“我肚子里有什么不舒服吗?为什么我要花‘浪费的钱’?”。这也导致了很多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了。

2、盲目恐惧肠镜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光是想象一个奇怪的异物扎进身体里就很痛苦。因为对未知的恐惧,很难下定决心去做结肠镜检查。

为什么多数人不愿做肠镜?院士:做一次肠镜,或能保你5年没问题

二、做一次肠镜,到底能保几年平安?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癌症筛查和预防研究小组在《柳叶刀》年发表的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得出结论,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使该组受试者在随后的17年内肠癌发病率降低近30%。.

李院士也曾经说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确保你在五年或十年内不会得大肠癌。

为什么肠镜能降低风险?

这是因为,肠癌从息肉、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10年左右的发展期,和肠镜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息肉和增生,及时预防癌变。

三、为什么经常做肠镜,还是得了肠癌?

需要提醒的是,即使肠镜是筛查肠癌最准确的检查手段,但仍会有漏诊,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做了肠镜,也可能在一年半后查出肠癌。

即使有结肠镜检查,肠癌漏诊率仍然有5%,息肉漏诊率10-30%.漏诊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肠道未排空

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充分,导致大便残渣阻挡肠镜视线。

2、部分息肉位置特殊

有些扁平息肉会藏在肠道的死角,或者被褶皱挡住,仪器很难检测出来。

3、息肉过小

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对83例大肠息肉的研究发现,息肉越小,越容易漏诊。一般大于10mm的息肉漏诊率为5.33%,而5-10mm左右。

的息肉,漏诊率达30.43%,<5mm的息肉,则最容易漏诊。

4、肠镜检查时间不够

在肠镜的检查时间上,苏州七院的研究也发现,一般退镜时间大于6min的,漏诊率为6.85%,而退镜时间<6min,则漏诊率达到39.84%。

为什么多数人不愿做肠镜?院士:做一次肠镜,或能保你5年没问题

四、做肠镜要脱裤子,如何减少尴尬?

很多人担心肠镜时,需要在陌生人面前脱裤子,非常尴尬。其实,肠镜医师都有进行专门的培训,而且他们每天都要做几十例这样的检查,在医护人员眼里,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足为奇,所以患者只需要保持轻松就好。

但有些人实在过不去心理那道“关卡”,想要减少尴尬,不妨试试以下两种方法。

1、有经济条件的话,可以选择无痛肠镜

无痛胃肠镜,是在传统内镜基础上采用一种新型无痛技术,在肠镜检查前,医师会选择安全、快速、短效的静脉镇痛麻醉药物,使患者在短暂的睡眠状态下安全地进行胃肠镜检查。人都睡着了,自然就没有所谓“脱不脱”裤子了。

2、穿专业的“开裆裤”

其实现在做肠镜,有些医院还会提供那种专门做肠镜的短裤。类似于开裆裤,从屁股那里开口的,这样就不需要脱裤子了,只需要光个屁股蛋蛋就行。可以提前了解医院提不提供这样的裤子,如果没有也可以自备。

比起做肠镜的尴尬,确保自己肠道健康才是更重要的。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意义十分巨大,所以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还是应该去做一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7-08 16:02
下一篇 2022-07-08 20: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