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导读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

导读

唐代八大作家,又称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的统称。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和苏三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和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他们相继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旧貌换新颜。

苏氏父子三兄弟,合称“三苏”。分别是苏轼、苏洵、苏辙,并称“一科三学士”。所以可以概括为“唐代的,宋代的欧阳、曾王”。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韩愈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合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人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汉吏部,谥号“文”,又名汉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从字面上看,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把骈文打碎,拓展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用散文来传达道理。他和柳宗元一起,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借用前人的话,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从而创造出许多新的句子,其中有许多成了成语,如“落井下石”、“动不动就背黑锅”、“杂乱无章”等。他是语言大师。韩愈是中国“道”概念的创始人,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甚高,被明朝封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汉”,被誉为“大文豪”、“百代文人”。作品收藏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师说》初春,水部尚书张,马《晚春,学解石鼓、歌山、月节问题》至次官张,调任。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刘渊(公元773年-公元819年),河东(今山西运城芮城)人,名厚,[1]世称“河东先生”,又因其官居柳州刺史而被称为“柳州”。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史称“刘汉”。它与刘禹锡并称“刘浏”。与王维、孟浩然、魏并称“王蒙”。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渊一生写了600多首诗,成就大于诗作。骈文近百篇,议论性强,文风犀利,讽刺辛辣。写游记的地方很多,有《河东先生集》,《溪居》,《江雪》,《渔翁》,《东坡七集》,《东坡易传》。

刘渊代表作:小石塘记戏菊枣梅渔家捕蛇者言,清晨与赵在庙中读经植树,郭传黔驴永州。

苏轼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苏轼(1037 ~ 1101),本名子瞻,字何忠,东坡居士,宋代重要文学家,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汉族,北宋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贾佑(宋仁宗,1056 ~ 1063)是一位学者。他曾经写过一封关于王安石新法弊端的信。后来,他下到帝国监狱,被德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散文家。

,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代表作品有:黄州快哉亭记怀渑池寄子瞻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上枢密韩太尉书去年冬辙以起居郎入侍迩英讲不逾时迁中书舍·铜瓶洒遍不胜寒次韵广州陈绎谏议和陈荐宋敏求二龙图二首·琳宫清净思悠哉舟过严陵滩将谒祠登台舟人夜解及明已远至桐八阵碛和子瞻濠州七绝四望亭赠提刑贾司门青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卖油翁生查子·元夕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丰乐亭记画眉鸟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代表作:泊船瓜洲游褒禅山记登飞来峰元日书湖阴先生壁伤仲永桂枝香·金陵怀古明妃曲梅花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曾巩代表作:墨池记咏柳西楼道山亭醒心亭记越州赵公救灾记寄欧阳舍人书赠黎安二生序城南延庆寺会景纯正仲希道介夫明叟纳凉同观建邺

苏洵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的代表作:辨奸论九日和韩魏公六国论送石昌言使北引张益州画像记管仲论心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7-04 19:36
下一篇 2022-07-04 19: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