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农村规矩多。无论是婚俗还是丧葬礼仪,都有很多条条框框。
年轻人会讨厌这些约束,但是农村的老人世代相传,自然不可能完全不服从。
一些没有根据的、麻烦的农业习俗在不断被根除,留下一些相对简单而又必要的规则,仍然需要年轻人去延续。
今天我要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农村常见的“做七”习俗,从“头七”到“七七”。早知道这个常识,我就不开玩笑了!
“做七”仪式
在农村丧葬习俗中,人死后有一些必要的程序。除了停放遗体和报丧,第四位是“做七”仪式。
其实这个仪式是比较复杂的。人死后要七天,每七天祭祀一次,779天后,整个“做七”仪式就结束了。
这样,“做第七天”的仪式就显得比较麻烦复杂了。的确,整个仪式持续了49天。那么,人在“初七”到“初七”的49天里,需要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
“头七”到“七七”的事项
在做“头七”之前,你需要在你死亡的第六天举行“抬头”仪式,在第六天的午夜,也就是“头七”的凌晨。
这一夜,家人需要举行“哭祭”,邀请相关人士诵经,然后焚烧纸钱等祭品。烧完后关灯睡觉,不许在外面玩。
从“前七日”到“第七七日”为期49天的仪式,在“仰视”完毕后正式开启。
“头七”:其实是人死后的第7天,是第一个“7”。
“头七”是“做七”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所以一般会特别隆重。
人们需要为逝者设立灵位,烧香祭拜,准备祭天的食物和米饭,烧纸等需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就需要离开,上床睡觉,不能再待在那里了。
有些地方“头七”还会烧“梯子”形状的祭品,也有特殊的含义。“头七”的仪式最好由死者的儿子亲自操办!
“二七”:在某些地方也叫“小七”。这个过程需要嫁出去的孙女来祭拜。
这个仪式家庭只需要提供食物和烧纸,比较简单!
“三七”:是由儿子和儿媳出席。这个过程也叫“散七”。儿女们需要在岔路口点好香呼唤逝者的名字,然后去坟前烧香,在家里摆个祭酒!
其实,“四七”类似于“二七”,具体做法是一样的。没有人被指定处理它。
“五七”:是“做七”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这需要出嫁的女儿来操办。
出嫁的女儿需要带着吃的喝的回娘家祭奠逝者,还需要烧五盆纸花。
其他的需要烧香烧纸,主屋则需要为来的人摆酒席。
最后要把这些纸扎、锡箔元宝之类的祭品拿到逝者的坟前焚烧,也算是完成了五七仪式。
>而”六七”与“二七”和“四七”都属于“小七”,所以都只需要供饭烧纸就好,
“做七”的话,最后一个仪式就是“七七”,一些地方也叫“圆七”做完它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七七”需要儿子亲自办理,与“头七”一样,蕴意为“有始有终”和“功德圆满”。
一些地方还把“七七”称之为“断七”和“起服”,也就是不需要再穿孝衣的意思。
这天主家需要请亲戚好友和村里人来做客,还需要做道场,祈福,诵经后子女们便可以脱下孝衣,穿回原本的衣服了。
做完“七七”后,整个“做七”仪式就算完成了,也算是人们彻底放下逝者,与逝者真正的告别。
“做七”是很多农村都有的习俗,而且不少地方,只要还实行土葬,大多都还会沿用这个仪式。
用49天来治愈失去亲人的伤痛,和亲人彻底告别,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但“做七”仪式其实挺麻烦的,除“二七”、“四七”、“六七”三个小七的仪式比较简单外,其他四个其实都还是挺复杂的。
逝者家属也需要破费很多,不管是经济开支还是精力方面,都很消耗。
农村原本就比较忙,农耕生活又苦又煎熬,如果还被“做七”折腾49天,其实会落下不少农活,甚至还会错过庄稼的最好生长期而耽误农作物的生长。
还有就是对于一些嫁得比较远的女孩子,遇到这些仪式要大老远赶过来,还是比较破费的。
其实农村很多规矩和习俗的初衷就是团圆,所以农村喜欢摆酒,不管是结婚还是亲人去世,好事坏事都爱聚在一起。
的确,现在很多人忙事业忙工作,一家人根本聚不齐,哪怕是过年也是各奔东西,也只有一些强制性的规定才能把一家人聚齐。
这样来看,一些看似麻烦的农俗,反而达到了让一家人团圆的效果。
不过很多农俗的确繁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废除,一切从简,这也是好事。
好了,那么关于今天说的“做七”意识,大家还有哪些想要补充的呢?欢迎留言交流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