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大渔女:福建“海女”风情
用户投稿专用号
•
•
综合文章 •
阅读 14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海岸线蜿蜒曲折,有句话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在福建沿海,男人出海打鱼,女人们则在家操持家务,承担起一家老少的家庭重任。 家庭主妇挑起全家的重担,同时也磨炼出勤劳、贤惠、善良的 …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有着蜿蜒的海岸线。有句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在福建,沿海,男人出海捕鱼,而女人在家做家务,承担起家庭的重要责任。
家庭主妇肩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同时也锤炼着勤劳、美德、善良的传统美德。
但是作为女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工作之后,他们也不忘打扮自己。她们的服饰、洗漱用品各具特色,因此远近闻名,在福建逐渐形成了“三个渔女”的说法
湄洲女
湄洲航海发型
它位于莆田市, 湄洲岛,以“妈祖信仰习俗”而闻名。
岛上妇女勤劳贤惠,热爱生活,素有“湄洲women”之称。
湄洲头饰是典型的“帆船头”,又称“妈祖髻”。发髻代表船帆,两边的银卡代表船桨,红绳代表船绳,头顶的发夹代表锚。一艘船的“物体”就这样被“安装”在了湄洲头上。
湄洲妇女穿的衣服都是蓝色和海洋色的衬衫,而裤子是红色和黑色的。
海蓝色的衣服代表大海。
为什么裤子是红色和黑色的?
红色——是热情的象征。
黑色呢?
湄洲服装
据说当地人用黑色代表“失踪”。红色和黑色的配色意味着“充满激情的思念”。
头饰象征着渔船,蓝色的衣服代表着大海,红黑相间的裤子表达着温暖的向往。
含义:在家里做家务的家庭主妇们热切地思念着在碧海中钓鱼、一帆风顺的亲人。
有句话形容:帆船头,海蓝色衬衫,红黑裤送平安。
惠安女
女">
惠安女的英姿
在惠安崇武半岛和小岞半岛,无论在街头巷尾或在田地里劳作甚至是海边晒网,可以看到服饰独特的女生,她们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戴上一顶黄色斗笠,几乎包裹秀发和脸颊,五官中只露出“四官”;上身穿斜襟衫,短而狭束身,袖口用红花布收紧,露出腰部和肚脐眼;下身穿着宽松肥大的黑裤(类似现代的裤裙)。这种服饰明显有别于闽南地区的穿着,别具一格,引人注目。
黄色的斗笠、花色的头巾、束腰的美感,构成惠安女靓丽的美感元素,吸引了摄影者纷至沓来。
惠安女服饰的奇特之处在于,脸颊与头发几乎包裹得严严实实,简直是保守到封建时代女子“不露脸”的传统;可是,紧身束身的上衣却又将女性身体的较敏感部位——腰部、腹部、肚脐眼暴露于众。显得不合常理,以至于有人猜测这种服饰来自异域他邦。
有人将之描述成: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许多学者在研究惠安女服饰时,也是无法作出合符情理的解释。于是,当地人将惠安女头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装饰——封建头,解释为“挡风沙、防海风、遮烈热”。可是,同为海边劳作的“湄洲女”和“蟳蜅女”为何就没有这样的头饰呢?难道其他地方的渔家女就不怕风吹日晒?
蟳埔女
蟳埔,地名,位于泉州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社区。三面环海,是一个以捕捞业和滩涂养殖为主的沿海渔村,地处晋江入海口。
“埔”,闽南方言是地名的专用词,意即“河中沙洲”或“河边小空地”。
“蟳埔”原名“前埔”,大约300年前,邻村的洋埭村民在妈祖诞辰日敬献了给前埔村一幅牌匾,错将“前埔”写成“蟳埔”,当地正好盛产红鲟,村民也乐将村名改成“蟳埔”。
“蟳”即青蟹或梭子蟹,当地许多女性以贩卖鱼获为营生,因此,外界称之为“蟳埔女”。
蟳埔女的服饰与周边闽南汉族女性有很大差异,具有自己独特的装扮。
蟳蜅女的头饰比衣着更具特色,婚后的妇女会将头发梳好盘在脑后,绾成一个圆髻,再横插发簪,把鲜花串成花环,将发簪装饰起来,色彩绚丽美观。
“蟳埔女”无论岁数多大,总是喜欢用当季的鲜花,串成花环,挂在头顶上。据称,这样可以回到青春时光,生活充满活力,表现了“蟳埔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在“蟳埔女”头饰的各种鲜花中,她们最钟爱的是素馨花,被视为“圣花”,据称素馨花是宋朝时从阿拉伯传入的。由此有人推断,“蟳埔女”可能是宋元时期来泉州经商的阿拉伯人后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