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通常表达字面意义,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地域性,也沉淀了当地的文化底蕴。有些是字面上无法“破解”地名命名的原因。只有追根溯源,了解背后的事故,才能知道它们的真正含义。
这里是福州的九个有趣的地方
1双抛桥—无河
双抛桥
顾名思义,桥是一种横跨河流的结构。然而,双抛桥, 鼓楼区, 福州,没有河,只有一个地名。
据说古代这里有一条河,河上有一个小木桥。邱和何住在河边。邱家有个儿子,靠做木工为生,憨厚老实。何家庭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有一个漂亮的女儿。邱和何经常来往,他们的两个孩子是青梅竹马。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两位长辈就约定了这门亲事,择日成亲。
一天,何小姐在河边洗衣服,很少被邻居胡家阔看到。胡家是个当官的,有钱有势。胡主人看到何小姐很漂亮,想把它据为己有。胡少爷派了一个媒人去做媒,结果被告知何小姐已经订婚了。
胡大师对此置之不理,并秘密计划在邱家的婚礼当天抢劫亲戚。在邱和何,小姐结婚的那天,何小姐在路上被人抢劫了胡家。
何小姐是一个忠诚而活泼的女孩。当她到达胡,时,她宁死不屈。晚上,趁警卫不注意,她偷偷溜出胡,跑回邱宫去见她的丈夫,享受婚礼。
胡大师拒绝放弃。他叫来他的丁打手,带着凶器去了邱家,把邱何,这对新婚夫妇绑走了。夫妻俩一路反抗,诅咒着不要脸的小人。胡大师恼羞成怒,怂恿丁把这对新婚夫妇从桥的两边扔进河里,意思是他们死时不会在一起。
后来,河的两岸长了一棵榕树。它的根在河底纵横交错,树枝在空中攀爬,蔚为奇观。当当地人看到这一切时,他们非常惊讶,因此他们把这座横跨双抛桥河的桥叫做“桥”
由于河流改道,旧桥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地名—— 双抛桥
2象园—无大象
在台江区,有一个叫“大象花园”的地方,但是在福州没有大象饲养。何?叫什么名字
相传,清顺十七年(1660年),靖南王的耿继茂(耿精忠之父)从广州,来到福州,在那里建了一座宫殿,名字叫“王庄”。耿继茂喜欢养大象,所以在皇宫附近建了一个大象营地,叫做“大象花园”。
or--tt-darkmode-cec66b">3茶亭—无茶
据传,唐朝时,福州城的面积并不大,从南台岛进福州城必须经过一片田野,行路艰难。有位乐施行善的老僧人见状,便在此处搭盖一座简易的亭子,并提供免费的茶水,以方便途经此处的行人。
因此,此地便成为“茶亭”,据称,当年老僧人搭盖的简易亭子就在今天的茶亭小学门口。乐施好善的老僧人已经没有人记住他的名字,但他的做的功德——茶亭,却流传了1000多年。
4鼓楼前—无鼓楼
鼓楼始建于唐元和十年(815),是唐代福州府治的门户,称“州门”。
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在此置“漏水奁具”,用以计时,并用“挝鼓吹角,铜钲报时”,鼓楼成为一座报时的谯楼。
后唐天成四年(929),鼓楼曾进行过一次大修,竣工后被称为“鼓角楼”。
北宋熙宁二年(1069),光禄卿程师孟知福州,始创“铜壶滴漏”计时,采用“鼓角更点”(报时),被正式定名为“鼓楼”。
据《闽都别记》记载,有两个在鼓楼前药某铺学艺的年轻人,一个是连江人徐得兴,另一个是罗源人俞百均,两人常一起在鼓楼前拾“柴配”(福州方言,汉语意为“木屑”)烧火熬药。
有一天,两人又去拾“柴配”,突然,俞百均被大木头压着,徐得兴赶紧过去将大木头推开,将奄奄一息的俞百均背回店里。徐德兴对着被木头压伤的俞百均发誓:如果你活不成,我也不想活了。经过徐德兴一个多月的日夜服侍,俞百均渐渐康复,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因此,福州有句形容朋友关系密切的俗语——“鼓楼前拾柴配”。
5旗汛口—无旗
旗汛口只是一个十字路口地名,并无特别之处。但是,旗汛口地名的由来,却记载着一段历史。
“旗”指的是清代八旗兵驻扎在福州的兵营;
“汛”则是清代兵制中,绿营兵的一种营制,绿营的营制分为:标、协、营、汛共四级,汛是最基层的单位;
“口”是所有清兵出入的关口。
由此可见,“旗汛口”当年指的是“八旗兵”和“绿营兵”军门合称的关口。
6仓前山—无仓库
福州南部的南台岛,四面环江。古名瓜藤山,俗称藤山。明朝洪武年间,有盐商在江南桥(即今天的解放大桥的中洲岛到仓山的这一段)南面的山脚下建立了盐仓,盐仓的前面有座山——藤山,于是,人们将“盐仓前面的山”称之为“仓前山”。久而久之,“前”字也省略了,读成“仓山”,成了今天的“区名”。
7山名—不见山
福州有句民谚“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
“三山现”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于山、乌山和屏山。
但,“三山藏”和“三山看不见”未必人人皆知。
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认为:其藏与不可见,向无定论。或以罗山、芝山、丁戊山为藏,灵山、钟山、玉尺山为看不见”。
罗山(法海寺内)、芝山(开元寺)、丁茂山(七转弯巷)
“三山藏”指的是:罗山(法海寺内)芝山(开元寺)、丁戊山(七转弯巷)。
“三山看不见”则是:灵山(龙山巷)、玉尺山(三坊七巷甘液境内)、钟山(大中寺巷)。
宋梁克家《三山志》载:“灵山,俗讹作龙山,与芝山相连,一山二名,皆越王之支也。
由此可知,灵山与芝山,两山相连。
8思儿亭—无亭
思儿亭,顾名思义,一定是为了几年儿子而修建的纪念亭,但,福州的“思儿亭”却不见任何纪念性建筑亭子。
明代,倭寇常来福州沿海侵扰,戚继光奉朝廷之命令,率领戚家军前来抗倭,戚家军军纪严明、军令如山。
战前戚继光宣布:面对倭寇,只许进不可退,谁敢迟疑反顾,格杀勿论!
戚继光的儿子戚印率军队一路急行,到北门时,忽然大雾茫茫。戚印无可奈何,又怕中了敌人的埋伏,便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自己骑着一匹快马返回到他父亲营帐报告情况,戚继光见儿子一人折回,误以为逃兵。因为自己当众宣布“只许进不许退”的军令,下令把儿子推出斩首。当时众将纷纷跪下求他赦免戚印之罪,戚继光大义凛然地说:“为了歼灭倭寇,报国保民。戚家军若置军法而不顾,为赦免儿子而徇私轻法,以后军令难行,平寇大业将何完成?”便下令斩了戚印。斩首的地点就在现在的(五四北牡丹花园)附近的一个草地上。三军为之敬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因而大获全胜。
当戚家军凯旋回来时,途经戚印被斩之处,许多的老百姓聚集在一座无名桥头、流泪高呼:“戚公子为百姓而死,太惨啊。”父亲戚继光见状也为之动容,三军为之悲恸。看着斩杀儿子那片草地,戚继光自己也为思念儿子而老泪纵横,命军士好好安葬戚印,亲自为之设祭。当地老百姓为戚公的凛然威仪所感动,就在当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思儿亭”。
如今,只留下一个地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