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赢了!”这一年,EDG夺冠,高校的男同学们兴奋不已,像过年一样彻夜狂欢。游戏能有什么样的魅力刺激年轻人的神经?不管有多大的争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中国的胜利。无论游戏是对是错,都再次启发了人们的思考。你是不是也有“再打一局就睡了”的经历,经常变成空头支票?今天,船长含糊其辞地谈到了这种瘾。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请强烈推荐给队长,马上开始。
沉迷游戏
游戏到底有没有“成瘾性”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游戏成瘾”列入成瘾疾病一章。一是“游戏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但是你知道吗?游戏成瘾和游戏本身关系不大。它的作用机制不是像酒精、尼古丁那样直接作用于内分泌,而是不断刺激大脑中的‘激励反馈’机制。接下来队长用比较通俗的方式解释了一下。
要了解成瘾,我们需要了解多巴胺的作用。我们的大脑本身就有这样的奖励机制。任何有利于生存和基因延续的事情都会被大脑奖励,比如吃好吃的,挣钱,爱上一个人。大脑开始分泌多巴胺,所以多巴胺就是大脑给我们身体工厂的“工资”。如果工资只能存银行,你就不会激动。众所周知,工资可以用来买很多东西,满足你的各种需求,这也是你发工资的时候开心的原因。因此,在你的大脑中有一种叫做多巴胺D2受体的东西,这是你的薪水花的地方。你拥有的D2越多,你就越快乐。不花钱,工资就没用了。自然,你不会开心。
比赛
好的,在什么情况下D2会减少?研究证明,社会压力会直接导致D2的降低,如:关注度降低、社会地位降低、失业等。总之,这种压力无一例外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无助感。随着D2的降低,大脑对奖励更加敏感,也就是对奖励不敏感。如果不能,就要强行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你的快乐源泉就会像一个“无底洞”,然后进入恶性循环。
成瘾性的标准
根据2007年的一项调查,大约有12%的游戏玩家上瘾。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你玩游戏失控了吗?为了打游戏放弃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虽然有明显的负面作用,但是根本停不下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有“游戏瘾”。
八=' 800 ' class=' WP-image-121364 ' src="https://www.puzdy.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1639202291-d93f2ee9dbed4e7.webp?imageMogr2/format/webp" alt='玩游戏一定会上瘾?‘孩子沉迷游戏的背后是谁的锅?’
比赛
再加上游戏廉价、便捷、可持续的特点,这是一种超高性价比的娱乐方式。可以说,游戏设计者会通过画面、音乐、奖励机制等手段,将你的快感与游戏操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其实这一切的祖师爷都和游戏无关。这个设计是由一位名叫—— 斯金纳,的心理学家发明的,他原本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曾经成功教会鸽子打乒乓球。他的理论研究奠定了游戏设计的心理学基础,设计了一套成瘾电路。喜欢玩游戏不全是我们的错,因为游戏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漩涡。
戒掉并非做不到
知道了‘上瘾’的闭环,我们可以在某些地方切断闭环,它就不会滚一圈了。可以尝试弱化游戏的感官刺激,比如打开效果音,关闭音乐和人物语言;降低画面的质感,去掉颜色,换成黑白。想象一下迪厅关掉音乐和灯光的场景,可以尝试更高端的游戏,也算是“以毒攻毒”,因为游戏也成为了第九艺术,远离了一些低级的游戏刺激;或者玩单机游戏而不是无尽的游戏背景.....................但是,这些表面的方法,对于真正“上瘾”的人来说,未必管用。
aligncenter size-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