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喜欢打地洞?动物为什么要挖洞?自然界的很多动物为什么“酷爱”打洞?
用户投稿专用号
•
•
综合文章 •
阅读 143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事实上,在生物圈中,有许多动物可以挖洞。从卑微的小蚂蚁到洞穴专家鼹鼠,这些动物或多或少都与洞穴有关。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挖洞呢?
俗话说,“在龙生龙和凤生凤,老鼠天生会打洞。”事实上,在生物圈中,许多动物打洞。从卑微的蚂蚁到鼹鼠洞穴专家,这些动物或多或少都与洞穴有关。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挖洞呢?
千奇百怪的洞穴
1702年的一个夏夜,国王威廉三世在皇家公园骑马。正当他玩得开心的时候,他突然滑倒了。死于重伤。威廉三世没有兄弟,由他的妻子和妹妹安娜继位。自此,英国的绝对君主制名存实亡。没想到,是鼹鼠洞害死了国王!鼹鼠在拉丁是“挖掘”的意思

鼹鼠的前脚又大又翘,有力的爪子像两把铲子,很像挖掘机。它有着短而柔软的深棕色毛发,尾巴不固定在某个方向,非常适合在狭窄的隧道里来回穿梭。它挖的隧道四通八达,里面繁殖的蚯蚓、蜗牛都是它的美食。一只成年鼹鼠的洞穴可以覆盖7000平方米,复杂得像迷宫。骑在上面很危险。

穿山甲是挖洞专家。它每天能挖20米的隧道。挖的时候,穿山甲用粗壮的尾巴支撑着身后的地面,用前肢把土挖出来推回去,再用后腿推回去。据计算,穿山甲一小时能挖6400cm3,挖出来的重量相当于自己的体重。但是,它挖的洞是直上直下的,穿山甲以白蚁为食。

兔子挖的洞很不一样。除了主孔,还有很多辅助孔。有托儿所,客厅和清洁室。出口不止一个,所以有“狡兔三窟”的说法。

山洞里最奇怪的是白蚁窝。在非洲,的草原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坟墓”,那是白蚁的巢穴。白蚁对筑巢非常讲究。他们的巢穴分为几层:底层是一个坚固而沉重的“皇宫”,一大群“侍者”经常在这里为国王守卫、喂食、提供食物。“宫殿周围有许多茅舍,蚁王的卫兵住在那里,还有一个专门的育儿室。二楼是大育婴室。房间里有数不清的洞,许多幼蚁正在那里觅食。顶层是一个宽敞的塔楼。为了维持高湿度的土堆,它们挖隧道,取地下水湿润巢穴;为了保持蚁丘的正常温度,他们设置了高层通风管道,并利用空气对流来克服这一问题。这是动物王国设计的最先进的“空调”。白蚁垒起的土堆有十几米高。它由超过十吨的泥土制成,形状像一个圆锥形的塔。从远处看,它像一座塔和碉堡,成为当地独特的景观。这个土堆是由土壤和白蚁唾液组成的。像混凝土一样坚硬,有时候用斧子很难砍。
动物
“筑洞”是为了生存
无论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脊椎动物,它们都必须筑洞,以便进食、生存或繁殖。永久洞穴是动物的家,临时洞穴也可以用来遮风挡雨。
鼹鼠是典型的穴居食肉动物。他们常年生活在地下,挖掘不止一天。成年鼹鼠的眼睛深埋在皮肤下,视力几乎完全退化。此外,他们往往是黑暗的。一旦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中枢神经系统就会紊乱,器官失去平衡,导致死亡。鼹鼠总是选择潮湿的地方生活,因为地下有大量的虫子。当人们挖一个鼹鼠洞时,会发现洞壁上有许多蚯蚓、蛴螬和蜗牛。它
这是鼹鼠最喜欢的食物。鼹鼠依靠敏锐的嗅觉在地下活动,以虫子为食。它们在地质时代的第三纪开始繁殖。

它是蚯蚓类软体动物觅食的代表。在南美洲,有一种仅重0.04克的蚯蚓。它每天吃的土壤是它体重的五倍。它每年吃掉84克土壤。它们不仅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养活自己,还是施肥的好帮手。
class="pgc-img">
高原鼠兔是一种典型的穴居啮齿动物。它们的洞穴有两种类型:复杂洞穴和简单洞穴。复杂洞穴是鼠兔栖息繁殖的主要洞穴。有3-5个洞穴。洞前有扇形的土堆。洞穴之间有交错的网状形跑道。洞穴的深度为25厘米至45厘米。隧道是弯曲的,多分支的。洞内有粪坑和巢穴,总长度超过6米。他们在洞穴里生孩子,储存食物,避免天敌的攻击。大多数简单的洞都是临时的,是鼠兔暂时停留或藏身的地方。一般只有一个入口,隧道很短,没有巢室。高原鼠兔挖掘能力强,也会储藏食物。它们不仅是草原食物链的第二生产者,而且对草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所以它们必须利用现成的洞穴作为庇护所。尤其是在繁殖过程中,洞穴对于保护它们的后代非常实用。甚至人类的祖先也住在洞穴里。根据这个习惯,考古学家在山顶发现了穴居人。
挖洞成就生物链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洞穴动物对生态的有益影响。一位研究蚯蚓的专家说,蚯蚓在土壤中不断移动,比任何犁或耙都好,为土壤提供氧气,留下肥料,改善土壤的排水系统。在蚯蚓培植的土壤中,鸟类和动物会带来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草或树苗生长茂盛,其根和叶成为蚯蚓的食物,凋落物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形成简单的生态循环。于是各种昆虫来了,鸟类来了,动物也来了,一个草原或森林生态系统就建立起来了。科学家发现,在一些洞穴周围,荨麻属植物和一些小灌木往往生长茂盛,因为动物的粪便带来了丰富的营养,这些植物生长茂盛,充满活力。有经验的猎人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来判断地下有什么样的穴居动物,而且他们往往狩猎百发百中。在非洲草原的白蚁巢穴周围,开花植物比其他地方多出一半,因为这些土丘的土壤颗粒小,石头少,很容易保持水分,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氮、镁、磷元素,这是应该归功于挖掘的白蚁。
在水里也是一样的。在沙蚕生长的滩涂上,海水与泥沙的接触面可增加1000倍,为化合物的转化打开了大门,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生存空间。浮游生物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大量生长繁殖,成为海洋世界的主要生物,节肢动物和鱼类都有食物来源。不久,海藻开始生长,红树也在这里落户。原本荒芜的沙滩充满生机,成为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盐城大丰滩涂盛产泥螺、蛤、蛤、虾,成为滩涂养殖的优势;南海岛还有红树林,和美丽的珊瑚礁。它们能如此茂盛,这都要归功于那些喜欢挖掘和打洞的海洋生物。
毫不夸张地说,蓝藻使沙漠表面变绿,洞穴生物构成食物链的网,共同创造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穴居动物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繁荣做出了和蓝藻一样多的贡献。
挖洞带来的麻烦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黄河岸边有一个村庄。为了防止黄河泛滥,农民们修建了高耸的堤坝。一天,一个农夫碰巧发现蚁巢突然增加了很多。农夫想:这些蚁巢会影响堤坝的安全吗?他要回村里报告,途中遇到了儿子。老农的儿子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堤坝还能怕这些小小的蚂蚁吗??”他把父亲带到田里。当晚,随着风吹雨打,黄河水猛涨。咆哮的水从蚁巢中渗透出来,然后喷出,最后冲破了堤坝。这就是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由来。
本文首先介绍了鼹鼠摔死国王,是穴居动物的“罪过”。兔子洞呢也是高尔夫球手的噩梦。正当比赛到关键时刻的时候,占据优势的选手突然踩空受伤,巨额奖金落入对方手中;考古学家们正在探索墓地,但这位老专家突然不见了,他的助手便四处寻找。原来他他掉进獾挖的洞里,左腿严重骨折,所以考古工作不得不中断。鼠兔是我国高原地区的主要啮齿动物,其种群特别庞大。近年来,由于生态食物链的破坏,鼠兔灾害大规模爆发,破坏了草原,给青海、等地带来了巨大损失。
挖掘动物对环境的危害有时出乎意料。在国外,一群老鼠在放射性废料中安家。他们的挖掘活动不仅将放射性废物带回了地表,还使雨水畅通无阻地流入该地区,使该地区的地下水也弥漫着放射性物质。
塞拉菲核电站是爱尔兰早期的大型核电站。科学家们将核电站产生的钚废料包装起来,永久埋在海底沉积物下。这是目前处理核废料比较好的办法,但海洋中甲壳类动物的放射性却大大增加。科学家们很困惑,因为他们已经采取了最安全的措施来防止它们被掩埋时泄漏。
经过调查,发现凶手是美人虾和一种水下虫子,它们都生活在水下的土壤里。虾体长只有5厘米,能挖到150厘米深。在实验室里,他们每天能挖出2克土壤。如果每平方米有50只美虾,就足以对沉积层造成严重破坏。水下昆虫还可以钻到20厘米-30厘米的深度,并在底部吸土。如果数量大,破坏力就相当大。这是科学家们事先没有想到的,这提醒我们:在任何环保设计中,我们都不能忘记生物学的影响,否则人类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