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一起“保险诈骗案”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和争议。
事情是这样的,6月10日,南京警方透露,他们成功侦破了一起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自2015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李某,使用他人身份证信息购买机票以弥补其行程,并在中获得近900次航班延误赔偿人民币300多万元
李某过去的工作经验仍然与她准确购买中航客舱延误机票并投保,然后申请赔偿的能力有关。
她一直从事航空服务,所以对这些流程非常熟悉。她先在网上挑选了一个延误率高的航班,然后查看该航班是否有极端天气。然后,她用自己和亲友的身份信息买机票,每次购票用四五个身份。
对于每个身份,最多买30到40份延误险。但是她不会飞。如果她知道航班可能不会延误,她会在飞机起飞前退票以减少损失。如果航班延误,她将向保险公司索赔。
目前,警方已以涉嫌诈骗、保险诈骗将犯罪嫌疑人李某刑事拘留,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案正在进一步处理中,中
消息传出后,律师、保险行业以及关注保险的普通网友都炸开了锅。中,微博上关于“航班延误诈骗300多万元”话题的讨论次数一度上升至27000次。
事实上,有许多保险欺诈案件可以引起公众的讨论,它们往往涉及巨额资金,新颖的技术,或无良的保险欺诈者,如去年泰国的杀妻保险欺诈案。
在这种情况下,在中,人们经常谴责保险公司,最后保险公司接受处罚并结案。然而,今天的案件颇具争议。除了业内人士,法律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几乎都认同问题出在保险公司。
换句话说,人们没有偷窃、抢劫或伤害他人。他们自己买了机票,保险,理赔,已经过了900多次了。他们最后是怎么变成骗子的?
李某正在被警察审问。
2
让我们仔细看看不同立场的人的争议点。
警方拘留李某的原因是他利用亲戚朋友的身份信息购买机票和飞机延误保险。他涉嫌在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评价中刑法中欺诈的客观存在
反对的理由太多了。客观来说,航空延误险的设计漏洞太多。保险公司要理赔,必须做好有效的风险控制。
看看这些评论:
“你制定了规则,我用了你的,你还指责我欺诈”
“人、票、航班延误都不是假的。你用什么作弊?”
“保险公司赔了不想还系列。”
“只能算是不义之财的机会主义,这是道德问题。”
“这是薅羊毛。充其量是民事纠纷。不能上升到刑事犯罪的程度。”
“航空延误险根本不应该存在……”。
003010也对此事做了特别评论:
李某的行为,归根结底,是利用规则的漏洞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如果保险公司不想看到类似的行为,第一选择是完善保险条款和规则,第二选择是去法院主张保险合同无效,而不是总是寻求警方介入。对警察权力的依赖会维持甚至加剧市场参与者的惰性和低效率。
。
市场鼓励人们创造性地思考和赚钱。有些赚钱的方法可能很新颖,甚至不合理,但不合理不等于违法,更不等于犯罪。就李某行为而言,社会化应该定义为“薅羊毛”,可以视为投机,但很难说是犯罪。
也有律师指出,如果保险公司认为当事人利用规则的漏洞谋取利益存在问题,可以从完善自己的合同条款入手。也可以根据《新京报》及相关司法解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你站在哪一边?欢迎留言分享~
最终结果要看警方的进一步处理。但可以预见的是,航空公司和保险公司会更加小心,未来通过航班延误险“薅羊毛”的机会很少。
3
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个李某从一开始就在购买保险上有问题,他的动机也不在那里。
保险的本质是规避风险。
你买了航班延误险来延误你的航班。
,耽误了你的事情,拿不到报酬;
你买意外险是因为怕自己出意外,受伤,甚至丢了性命。
,可以让自己或家人得到保障;
你买重疾险、商业医疗险,是担心自己将来生病没有足够的钱去治病......
总结来说,就是,你怕什么,所以买什么。当你害怕的事情发生了,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切实的解你的燃眉之急。
买保险绝不是在什么都没发生、没达到理赔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也要去得到这笔钱,一旦被发现,不管怎么定性,骗的钱肯定得还回去,处罚也是少不了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所以,买保险前,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是防意外、保财产还是守护健康。
当然,这些都是们每个人都需要提前考虑和规划的。毕竟,人生路漫漫,你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无病无灾?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